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a_0y4UhwLkQmKiO5YScHQ
他是刚刚结束的2020“外研社·国才杯”陕西赛区演讲复赛一等奖获得者;他是朋友眼中“高冷且不爱讲话”,还不爱发朋友圈的“独行侠”;他是和所有人一样,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警察、科学家的阳光大男生;他是一个普通,却又在默默发光发亮,惊艳了所有人的外事学子;他就是于洋,一个来自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英语卓越班1901班的“大帅哥”。
“幸运”?成功在于一步步脚踏实地
今年已经是二战“外研社”赛场的于洋,在采访中说,每一场比赛,自己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一种为了见识更广阔天地的机遇。因为有了去年第一次参加比赛的经验,他或许比其他同学更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从二级学院里选拔,到校级比赛,再到拿到校级特等奖,有机会参加省内复赛……这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却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艰辛和努力。
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于洋几乎是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上面,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一遍遍的练习;指导老师一次次的押题辅导,他便一遍遍的深夜里挑灯夜战。厌倦过、沉思过,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可能就是于洋的成功秘诀——坚持,再坚持。
在回想比赛经历时,他笑着跟我们分享当时的趣事,他笑称自己能够获得一等奖是“飞来横喜”。于洋说,在参加陕西省复赛第一轮的时候,是要在四十人中选十五人进入第二轮,自己当时是以第十五名压线进入第二轮比赛。在第二轮的即兴演讲中,自己抽到的题目又是之前自己从没想过的题材。于洋觉得自己或许拿不到好成绩,可自己本身也就是抱着向优秀者学习的姿态,索性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最终结果出来了,他获得了一等奖,他说自己很幸运。
但,哪有谁的成功是只靠幸运就能得来的?于洋的成功,是他为了比赛可以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坚持不懈,是他可以笑着面对所有挫折,最后告诉自己一声:“我可以再坚持一下”
“高冷”?没有朋友圈的“独行侠”
于洋并不喜欢面对镜头,但当镜头对准他时,你又会发现他与众不同的一面——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谈梦想、谈生活、谈家庭,展现着大学生最好、最真实的样子。
之所以说于洋不喜欢镜头,是因为私底下的他有着另一副“面孔”——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更多的人喜欢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于洋却是一个例外。于洋说,他不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他的生活很平淡也很普通,好像除了英语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了。每天过着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即便是和女朋友在一起时,也是相互督促学习,互相鼓励。
在朋友眼中,他被认为是一个高冷,还不爱讲话的人,这跟朋友圈里的他很像,总给人一种“独行”的感觉。
但当你跟他熟悉之后,你又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爱笑的男孩子,会在提到女朋友时害羞却又说不尽故事,会在说到梦想时神采飞扬,也会在想到家乡时感慨万千。他有着和所有人一样的儿时梦想,小时候想当警察,因为觉得警察很威风。但长大后才发现,梦想哪里是光说就能实现的?哪有谁的梦想是不付诸努力的?于是,儿时的梦想埋在心底,成为激励他今日前行的动力。
未来,或是考研或是出国,于洋需要的,是前行路上的不断坚持,面对挫折时的坚强面对。
“坏习惯”?家人对他的深远影响
“我的父亲教会我做一个正直的人,我的母亲教会我坚强。”这是于洋在谈到家人时告诉我们的。于洋说,家庭教育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母亲。小时候,于洋的父亲经常在外工作,母亲陪伴他走过了整个童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教会他如何应对困难,遇事不慌不乱,教会他做一个坚强的人。一直到现在,他依然铭记着儿时母亲的耳边叮嘱。
提起父亲,于洋是带着一种敬畏的感情,一种崇拜的语气。他说,“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他总会把军人的‘坏习惯’带到家里,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地板上不能落有头发灰尘,家里总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原来,所谓的‘坏习惯’就是父亲作为军人时养成的严谨习惯、军人军风,这些深深影响到了他。一个正直的人,心地坦荡、光明磊落,于洋的父母亲身体力行,教他一步步走到现在。
家人,是当你飞累时,总会给你一个停靠的港湾;是在你成长过程中,引导你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你,做你的保护伞。就像是于洋,他的成功是依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依靠外事老师的细心栽培,当然更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引导。
“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是我?”于洋喜欢篮球明星科比的这句话。相信于洋未来也能为了梦想砥砺前行!
非常想借用于洋的话:“人生是很难被定义的,所谓成长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不同的状态。”
所以,作为大学生不要早早被定义,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正如于洋所说,总有人要赢,你不努力一把,怎么会知道到下一个赢得人不会是你?
党委宣传部出品
融媒体创新计划“搜友记”栏目组李浩、高应慧、牛昀鹏、刘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