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玮在西安外事学院圆了自己的“记者梦”!
现已被公安部《人民公安报》录用的刘晋玮,毕业之前是西安外事学院广播电视编导1302班的一名学生。
“天道酬勤”,这四个字对于90后刘晋玮意义非凡。校、院“优秀共产党员”、“爱心大使”、“传爱大使”……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称号背后,都是这个刚毅男儿倍感珍惜的人生履历。
像刘晋玮一样,每年有近万名高考后的学子,选择了西安外事学院,并在未来的就业、创业、升学、出国等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成为有用人才。
25年高歌猛进,育得桃李19余万天下闻名!这是西安外事学院的“人生履历”。在这份大学“人生履历”上,有“入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学案例”、“教育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彪炳教育史册的华章,更有七方教育研究院、陕西自贸区研究院、生命科学应用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院等汇聚着一大批顶尖专家学者、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的鸿篇巨制,但这些成绩都比不上一届届毕业生交口称赞、屡次上榜社会权威媒体“年度学生最满意院校”的美名远扬。
西安外事学院,这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立足三秦大地,生于斯,长于斯,荣于斯。如今,即使在西安街头坐辆出租车,都能听到这样的赞叹:“你去外事学院?外事学院了不起!”
大学缘何被人冠名“了不起”?
不亲自去看看西安外事学院,绝对想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另一半重要支撑力量,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会如此让人信服、让人放心、让人看到希望。
1992年,南巡讲话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发展急需多种人才,青年渴求能力提升,志士寻求教育兴国。这一年,西安外事学院应运而生。
这所新生高校承载着办学者崇高的教育理想,秉承教育的公益属性,紧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脉博,力行大学使命并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经历了规模扩张、内涵打造、挺进一流几个阶段。现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在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感召下,在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引领下,西安外事学院置身大格局,肩负大使命,谋求大发展,再一次吹响了前进号角,向着“赶世界水平、创百年名校”的目标砥砺前行。
西安外事学院创办人、董事长黄藤说:“我们为之而奋斗的是一项与人类共存亡的伟大事业。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路标永远是指向前方的!”
当黄藤说出这番话时,我们是如此清晰可见这所大学在风雨与变革中顽强鼎立,如此深情感怀过往的25个春夏秋冬,是像西安外事学院一样的一批新生大学圆了更多高考生的大学梦。
25年的艰苦创业,25年的自强不息,25年的革故鼎新,25年的奉献回馈。25年办学历程,西安外事学院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贡献了力量,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和现代化进程中,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出了贡献;直接和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社会就业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建立了一所大学,增加了教育资产,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繁荣;继续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大学共同功能。
了不起的大学聚集着一批了不起的老师
今年5月22日,恰好是西安外事学院25周年庆典。校庆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教授的出现,引起了不小轰动,并且很快被师生刷爆了朋友圈。当天下午,吴天一教授还在该校开展了一场“高原对人体的有益影响”主题报告。
除了业界闻名的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的身份,吴天一在稍早前已被外事学院正式聘请为该校医学院、生命科学应用研究院顾问,并担任学术学科带头人。
吴天一教授不是这所年轻大学唯一的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教授也已经加盟了该校的学术名家队伍。
在西安外事学院,这样的学术名家还有很多。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陈爱民、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教育技术学术学科国际知名专家来凤琪、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终身教授陆丁、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侯维忠,以及陈甬军、张晓峰、肖云儒、潘承恩、王日华、韩玲冰等一大批专家汇聚校园,领衔教学科研。
近三年来,西安外事学院面对新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赶世界水平、创百年名校”的长远目标,强化公益性办学,加强顶层设计,谋定发展布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综合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该校率先在全球公招校长,进行“去家族化”管理,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管理及学科带头人,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与建设;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渐形成三维立体的人才建设发展机制,人才强校效果已经初显。
除此之外,西安外事学院还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校内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增加校内培训、鼓励在职进修、外派留学等,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培养和提升平台。在过去的时间里,有1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省人社厅、教育厅获评高级职称。在去年教师节,杨勇岩、李养丽等教师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其文学院也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
放眼新的征程,在西安外事学院建校25周年典礼上,该校又隆重表彰马宏等65名教职员工,为这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具有优秀师德师风和工作作风的先进个人授予第一届“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称号。我们欣然看到西安外事学院弘扬的“爱岗敬业 感恩奉献”校风已悄然生成。
了不起的大学培养了无数了不起的学生
何海洋,西安外事学院2001年广告专业毕业生,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创立了顶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
郝守聂,西安外事学院2002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填写了中国蓝牙耳机自主品牌的空白,创造了中国蓝牙第一品牌——博蓝;
张强华,西安外事学院2003年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电子商务圈定欧美市场,开创国内LED行业B to C营销先河;
路云飞,西安外事学院2003年英语专业毕业生,从外事走出的长影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果》、《错还》、《美丽村官》等近十部作品;
徐磊,西安外事学院2004年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书写物联网应用产品营销传奇,创建深圳中广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邓宁,西安外事学院2008年新闻专业毕业生,内地优质多栖艺人,江苏卫视《名师高徒》全国冠军;
陈汝刚,西安外事学院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打造最后一公里配送专家,打造了“分秒速递”物流业强势品牌;
刁龙,西安外事学院2009年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陕西省创业明星,打造了养殖、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关中驴龙头企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央省媒体宣传报道;
……
作为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外事学院的就业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纵观近三年西安外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校就业工作经过校内外各方面努力,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这归功于外事学院视毕业生就业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突出就业的导向作用,并且保持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在西安外事学院“就业推进全过程闭环系统”展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了必修课,指导老师充足、专业化程度高,并且会邀请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进校开展讲座,而且他们的成功校友还会返校作专题报告。学校为了使就业渠道不断畅通,除了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之外,还与9000余家大中型企业长期保持着用人关系,校园招聘的常态化和校友专题招聘会每年也提供着大量工作岗位。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还有“一对一”的精准帮扶、资金支持,打包兜底就业,细化就业工作。
把就业服务做得这么详实周到,必然会赢得学生、家长的满意和放心。
有梦想谁都可以了不起
“买旦娜2017个人毕业演唱会”、“许泽琳2017毕业书画习作展”、“陈小虎写给外事的《鱼斗路18号》”……
从一个个实现梦想、感恩外事的个人,到“关爱自闭症儿童——与星星的孩子一起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鱼化龙中国新诗百年论坛”、“丝绸——当代东方音乐艺术”等一个个令群体欢呼的盛景,这一所被群众冠名为“了不起的大学”,时至今日,有了更大的了不起、新作为。
展望明天的外事,这里将继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职业型、创业型、出国型、升学型、艺术型,各种个性化的人才都会从这里腾飞。明天的外事,将是科研的重镇,几十位院士、几十个学科发展方向都会引领中国科研的前沿,外事学院也将步入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行列;明天的外事,将是文化传承的重镇,古琴、话剧、舞蹈、诗篇、文学、外语、博雅教育和“知行合一、乐于有用”的文化,将会慢慢传承,远播世界;明天的外事,将是社会服务的重镇,将建起三甲医院、幼儿园、小学、附属中学、博物馆、音乐厅和大剧院。明天的外事是高新区的文化摇篮,东方的布拉格将在这里诞生。我们看到了外事的日新月异,我们更看到了外事的百年畅想,一所现代化的东方大学将继续冉冉高升,一所世界的名校将在这里继续前行,伴着这所名校、伴着伟大祖国的复兴,外事学子将为国家、为整个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每一个学子将会实现自己“化鱼成龙”的梦想。
给了梦想舞台的西安外事学院,了不起!不忘初心和怀揣梦想的你、我、他,都可以了不起!